1、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凸显出创新的核心作用。面对新疾病的挑战以及传统药物效果的下降,医药企业需要不断扩展研发领域以满足行业需求。然而,由于医药行业的特点,即高投入、高回报和高风险,企业的研发投入常常受到限制。
2、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行政管控严格,进入壁垒较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生产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核和许可证制度,自2004年起,未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不得生产药品,这使得新药生产具有一定的行政保护,形成垄断现象。其次,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3、目前中国医药制造行业仍面临多种问题,如技术水平低、行业集中度低、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研发能力弱等。且从企业数量来看,2010年以来中国医药市场不断扩大,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但大部分都是规模小,竞争力弱。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药制造行业还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未来成长空间大。
1、明确采购量,以量换价、确保使用,畅通采购、使用、结算等环节,有效治理药品回扣。四是坚持政策衔接,部门协同。完善药品质量监管、生产供应、流通配送、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市场监管等配套政策,加强部门联动,注重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2、带量采购对医药股的影响,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相关企业都是受益,因为外企不会降价,国企中标后普遍10%左右降价但轻易就能获得60-70%市场,而外企去吃剩余的30-40%市场。另外,企业还节约了进医院的销售费用,相关独立中标企业净利润会大幅度提高。
3、带量采购改革的深层原因在于应对老龄化、慢病患者增多带来的医疗负担问题,医保控费成为关键策略。这次中标产品大多属于慢病领域,旨在调整医保用药结构,减少非必需药品的开销。同时,改革也针对医保支出过多于辅助用药和过期专利药的问题,以鼓励创新药和进口药的引入。
4、集采影响药企内部架构 带量采购作为缓解医保支出压力、实现全民基础医疗最重要的手段,各地医疗主管单位此起彼伏的对各类占医保最大的药品、高值耗材、维系性治疗低值耗材进行招采,推行的强度和广度已经丝毫不容质疑。
1、发展趋势:新结构类型产品如CAR-T、ADC、RNAi等呈现快速增长态势,CGT领域研发持续增加,合成生物学技术有望带来产业革新,原料药企业通过拓展CDMO/CMO领域和提前布局抢仿原料药,以应对“带量采购”政策,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国产化加速,推动生物制药国产化替代。
2、整体来看,研发投入力度的加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快企业在生物医药产品研究成果转化。我国新药申请上市情况乐观,新产品研发活跃 从转化成果来看,我国新药上市情况乐观,2017-2020年,国产新药申请上市数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其中2018年达到峰值45件。
3、在生物科技的浪潮中,2024年生物医药技术的未来正展现出一幅激动人心的画卷。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不断创新,让生物医药产业站在了新的发展前沿。底层技术、临床试验和产业化这三个关键领域正齐头并进,共同塑造着生物医药的新征程,引领着健康科技的未来。首先,底层技术的革新正在重塑药物研发的格局。
4、医药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中成药市场竞争将加剧;处方药的生命周期会缩短;第三终端市场将更加活跃;医药市场进一步集中,医药两极分化进一步凸显;政策性降价将持续;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企业市场品种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本报告分为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国际国内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